《飙酷车神》,承载了育碧的竞速之梦。
八年前游戏初代推出,试图通过以全美为蓝图的超大开放世界地图来实现差异化,却因高重复度和平庸的驾驶手感功败垂成;四年前,《飙酷车神2》又在前作基础上提升了视听效果、丰富了品牌阵容、优化了操作手感,更是将赛道拓展到了水面与天空,却仍未逃脱高重复度的窠臼。
说实话,八年连续两部作品的表现平庸,已足够浇灭大部分粉丝的热情。
然而育碧作为一家法国公司,自然深谙转圜的艺术,既然凭借着大开放世界和海陆空综合驾驶体验这两招,还是没法磕赢市面上那一干休闲竞速游戏,那就不妨另寻取胜之道。
于是,便有了今天的《飙酷车神:轰鸣盛典》。
视频版评测
和前几作相比,《轰鸣盛典》很新,新的不像是同一个系列的游戏。
它先是大幅缩小了地图,将舞台搭建在了“瓦胡岛”这个位于太平洋的弹丸之地上,而后又大刀阔斧删减了空中和水面载具的所占比重。地图变小,玩法变少,使得本作在玩法丰富度上瞬间短了一大截儿。
然而,阿育这种“自废武功”般的举措并非自暴自弃,一方面是为了让游戏内容更加精简,摆脱贪多嚼不烂的桎梏,这也和他们近几年“去公式化”的整体战略相吻合;另一方面则可看作是象牙塔工作室有意留出的大量空白,以便于他们填上思索已久的新答案。
这个答案,叫做“游玩清单”。
所谓游玩清单,便是为玩家精心定制的一系列主题赛事,它要求玩家驾驶指定的载具在指定的场景下达成指定的条件。听起来非常脚本化,并不如许多休闲竞速游戏那般自由……但是,它棒极了!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想要撑起这一系列主题赛事,使他们能持续不断的带来新鲜感,游戏里的载具数量和种类至关重要,而育碧则在前两作打下的基础之上,又搞定了一大批车企的授权。奔驰宝马保时捷、本田丰田马自达、福特道奇雪佛兰、宾利捷豹和莲花,首发六七百辆的载具阵容不仅保证了该作能带给玩家时有时新的驾驶体验,而且还允许玩家将《飙酷车神2》里的已有载具继承过来。
也就是说,育碧加入这一大堆载具并不全是想让玩家去“肝”,而是将它们作为一个传声筒,以便于将大到车系、中到车型、小到品牌身上所承载的文化,一点一滴的传达给玩家。
实际上,对于汽车文化的传达,也正是《轰鸣盛典》的灵魂所在。只不过它触达该目标的方式,既没有《GT赛车》那般认真严肃,也不似《极限竞速:地平线》那样“顺带一提”,而是凭借着一个个精心定制过的赛事,以玩家的亲身体验来替代掉语言文字上的表达。
比如,以日本改装师加藤渡为主题的“Liberty Walk”游玩清单,其主旨便是发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日本暴走族与改装车文化,当他们将一辆经过大改的宝马M4借给我时,我发现这匹烈马和它的同类截然不同。那标志性双肾中网后虽仍是一颗跳动的德意志心脏,但夸张的宽体轮廓、贴近地面的侧裙加上充满侵略性的前保险杠,就像是披上了一件来自东瀛的甲衣,既富有文化碰撞的强烈美感,同时也让我与其他车辆并驾齐驱时能平添三分底气。
至于性能方面,则采用了简单易懂的数值集卡模式,虽然在深度方面差了点意思,但好在简单易懂,即便是新手也能通过性能图表来确定每个改装件对车辆性能的影响,算是将改车调教的门槛下放到了所有玩家。
为了让玩家精心改装的赛道猛兽们有用武之地,《轰鸣盛典》不仅每周都会推出各种限时活动,更是会以赛季的形式往游戏里添加新车辆、新赛事,还有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新游玩清单!
尽管游戏目前刚发售,现在遑论后续几个赛季的内容好坏显然为时过早,但这周的周常任务倒是有点意思。不管是开着牧马人在混合着雨水的烂泥地里翻腾跳跃,还是坐着保时捷918,跟二三十个玩家在美军航母上开“车趴”,都算得上是相当新颖的体验。
但该说不说,二三十个玩家在一起飙车的线上活动虽然有种“万马奔腾”的豪迈感,但新鲜感过后的体验实在是不怎么好,赛道又长人又多,稍微过个弯就很容易撞成一团,等恢复操控后大概率会被甩到二十几名开外,剩下的便是痛苦的陪跑时间。
所以截止到发稿之时,《轰鸣盛典》周常活动(特别是PVP部分)的玩法设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综合《飙酷车神2》多年来的运营情况来看,象牙塔工作室“改错添新”的能力有目共睹,在运营层面算得上是育碧旗下工作室里的一股清流,所以我们有理由去相信他们能做的更好,在后续的更新中将更多精彩的游玩清单以及打磨过玩法后的限时活动呈现给玩家,让瓦胡岛上的引擎轰鸣声更加响亮,也持续的更久远一些。
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飙酷车神:轰鸣盛典》或许没有《极品飞车》那么狂野奔放,也没有《极限竞速:地平线》那么开放自由,但作为系列开发者的象牙塔工作室显然有一颗不甘于平凡,不安于现状的雄心,他们在今天这个言必称《地平线》的时代里,给予了我们有关休闲竞速的另一个答案。
暴雨和阴云终会散去,海平面上的太阳再次于瓦胡岛洒下金光,当飞机冲破层云,快艇奔向大海,赛车发动引擎的那一刻,我仿佛跌入了幻梦之中:那是一个仙境,一个正在举行轰鸣盛典的好地方。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