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贾樟柯的《三峡好人》拿下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坐在《杨澜访谈录》演播厅的藤椅上,杨澜问贾樟柯,假如给他两个亿的投资,他愿不愿意跟近年来的名导们一样,转型去拍大制作的商业电影。
贾樟柯说他不会。因为一套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应该有各种规格的制作,而他有自己的创作节奏。对中国电影界先驱们的“群体性转变”,当时的贾樟柯感到吃惊与不解。
也是2006年,因为一条广为流传的20分钟“短视频”,刚导完《无极》的陈凯歌公开和网友叫板,怒斥其“无耻”。
还是2006年,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冯小刚的《夜宴》,几乎同台竞技。
前面提到,张艺谋是一位喜欢重复自己的创作者。在山西拍摄的《老井》,让张艺谋成了中国第一位国际影帝,他太熟悉这片土地了,以至于要把《大红灯笼高高挂》——一个原著中发生在南方的故事,搬到山西的乔家大院来。
而20年后,张艺谋再次回到了自己的主场,在山西太原古县城为电影取景。《满江红》中的许多镜头,也确实呈现出了类似方正与逼仄的构图特色。至少,在镜头语言的构思与审美上,你永远可以相信张艺谋。
《满江红》
张艺谋的位置,始终在贫瘠的土地和天接壤的地方
当然,导演从来不是执掌一切的“神”。无论是艺术,是商业,电影永远都是一项集体创作。一个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发光发热的余地。就像提起电影摄影,人们就会想起罗杰·狄金斯(Roger Deakins),想到电影配乐,人们就提起汉斯·季默(Hans Zimmer)。
拍摄《满江红》,是张艺谋第3次跟编剧陈宇、摄影赵小丁和剪辑李永一,组成一个固定的合作团队。不出意外,商业类型片的模块化生产,应该就是张艺谋高产的秘密。
2009年,尽管票房和口碑双双滑铁卢,但张艺谋始终相信,《三枪拍案惊奇》也是一次对中国商业电影形态的探索。那时,中国的导演们显然还不清楚,广大人民群众爱看什么;甚至有时候,他们连广大人民群众能看什么,都不知道。
用张艺谋自己的话说,就是不能走好莱坞负责大众商业、中国导演负责小众艺术的老路,导演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拍《三枪拍案惊奇》,那是在切实地为人民服务。
虽然结果上有些偏差,但国师的这份责任感,倒不是身为创作者的自我感动,也不是身为从业人员的利益诉求,而是迫在眉睫的现实。就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的2006年,不远的韩国已经实现了本土商业电影市场的“去好莱坞化”。
而此时,距离韩国政府正式取消“电影审查制度”,仅仅过去了8年。
如果说,当年的贾樟柯还无法理解前辈们的“群体性转变”,那么在国产商业电影因为各种各样的“技术原因”,被其他国家逐渐甩到身后的20年里,他应该也能感同身受。正因有着先天的残疾,所以有的时候“矫枉”才必须“过正”。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