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东京电玩展2023上,由D3 Publisher制作,云豹娱乐发行的新作《CUSTOM MECH WARS -改装机甲大战-》(Custom Mech Wars),放出了一段能把游戏全貌都一览无余的实机试玩。但即使是这样,它也依然被埋没在了铺天盖地袭来的东京电玩展新闻中。以至于,即使是在游戏的发售宣传周期,我们仍然很难在各大社交媒体看到与它有关的讨论。
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游戏不温不火,那一定是有什么硬伤在身上。《CUSTOM MECH WARS -改装机甲大战-》实机演示中,那个只有用10年前的眼光才能接受的“拟真风格画面”,就足以劝退大部分的玩家。
但我们也都知道,小众并不是差劲的同义词。对D3 Publisher来说,“画质不好”几乎已经成了他们的“传统艺能”——看看远处的“地球防卫军”系列吧,蹩脚的“拟真风格画面”,不仅没有影响D3 Publisher为玩家呈上临场感十足的科幻大战,还因为颇有早期特摄片的味道,反而收拢了一批铁杆粉丝。
《CUSTOM MECH WARS -改装机甲大战-》能不能重走这条出奇制胜的路,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但从实际的游玩体验来说,“地球防卫军”系列的游戏基调,确实是实打实地被《CUSTOM MECH WARS -改装机甲大战-》继承下来了。
在“地球防卫军”系列里,玩家会遇到的敌人,有外星机甲,有巨大蚂蚁,还有形神皆似“哥斯拉”的巨大怪兽,类型跨度非常大。而《CUSTOM MECH WARS -改装机甲大战-》也延续了这一不甚严肃的画风——虽然机战题材限制了敌人的类型,但没有限制敌人的造型。在战局中,玩家能见到的机器人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不仅是画风,从游戏的其他方面也不难看出,《CUSTOM MECH WARS -改装机甲大战-》是个本就不打算走硬核路线的“胡逼”作。
与“地球防卫军”系列一样,《CUSTOM MECH WARS -改装机甲大战-》为想要挑战自己的玩家设置了多个高难档位。但在官方推荐的“普通”难度下,玩家不需要像其他的机战游戏一样,去考虑“热量控制”、练习“僵尸跳”等等——在飞快的能量回复速度面前,只要愿意,玩家就可以一直在天上飞。
战斗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在普通难度下,玩家只需要一直按着射击键,把不怎么聪明的AI敌人都打爆,任务就完成了。
甚至于,在解锁了钻头这样的近战武器之后,射击键都不需要再按了,没有杂兵能挡得住钻头的冲击——如果有,那就再冲一次。
《CUSTOM MECH WARS -改装机甲大战-》的战斗可以说是没什么门槛可言,而这也催生了人们对这个游戏最大的疑问:如此简单的战斗内容,真的能给人带来乐趣吗?
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CUSTOM MECH WARS -改装机甲大战-》并不像一般的机战游戏那样,把乐趣蕴含在机甲战斗中。作为一个表面脱线但内里很稳当的开发商,D3 Publisher深深懂得“厚此薄彼”的道理——战斗很简单,是因为他们就是想把战斗做的简单,让偏好不同的玩家组出来的机甲都具有过关的能力。
而这一逻辑也直接导向了《CUSTOM MECH WARS -改装机甲大战-》的可玩点所在——战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组装。
“地球防卫军”系列里有着不少形状各异的大铁罐头,这让《CUSTOM MECH WARS -改装机甲大战-》虽然作为机战新秀,却已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在《CUSTOM MECH WARS -改装机甲大战-》中,各类机甲配件层出不穷,风格上也涵盖了从“真实系”到“超级系”的巨大跨度,前一个任务你还开着加装了武器的“47SG-100”型工业用机器人,后一个任务你或许就开上了“勇〇王”。
由于本身就不打算走硬核路线,《CUSTOM MECH WARS -改装机甲大战-》对机甲组装的要求特别宽松,除了总重量外没有其他的限制,任何部件都可以随意连接。就如上图所示,就算你捏了一个胳膊连接在胯轴上的“奇行种”,只要进到战局里,也是一切功能正常,什么都不耽误。
换句话来说,D3 Publisher把普通难度战局任务设计成没什么门槛的状态,就是为了方便玩家整活。在这样的前提下,玩家也愿意牺牲一些机体的性能,来追求更好的节目效果。
比如这个女性型机器人的部件,虽然生命值极低,喷射能力也很差,但它就是有一种魔力,让你不由自主地想要把它用在自己的机器人设计上,然后在官方给的两个接口处塞上两挺火箭炮。
可以说,这样的整活游戏就是为了创意而生的,也只有富有创意的玩家才能充分地感受到《CUSTOM MECH WARS -改装机甲大战-》的乐趣所在,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在提供了大量整活可能性的组装系统面前,廉价的UI、糟糕的环境渲染等缺点,都成了仅仅算得上是“瑕不掩瑜”的小问题。
所以,我很难用非好即坏的标准为《CUSTOM MECH WARS -改装机甲大战-》给出一个最终评价。对这种游戏,每个人拿到手后的游玩体验都是大相径庭的,是完完全全的“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而如果一定要说一个客观上的评价,那也只能是:对这样一个名为“机战”实为“沙盒模拟”的游戏来说,三四百元的售价还是显得有点太奢侈了。
从游戏的整体内容来看,D3 Publisher本身也清楚这一问题。对这种“胡逼”游戏来说,只采用“随意组装,然后进入多人战局”的竞技场模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他们没有这样做。
在多人竞技场模式外,他们给游戏设置了非常多非常多的单人战役关卡,并把各种不同的零件分散到里面,想让玩家刷得久一点,多少对得起这个“票价”。
因为不出货,我度过了很长一段只有左臂没有右臂的时光
但这一设计对慕名而来的玩家所造成的打击,却是十分致命的——由于零件的限制,为了完成一台整活与实用兼顾的机体,我在编辑模式中反复地拆了拼、拼了拆。
这个过程起初是挺不亦乐乎……但久而久之,在屏幕的反光中,我好像看到了小时候那个对着仅有的一套乐高积木,反复拆装玩了一下午的自己。
然后,我就笑不出来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