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人制作2小时流程,ib凭啥成了日式恐怖游戏四天王?

提起《恐怖美术馆(ib)》,我想各位玩家或许对它都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吧。

        要说熟悉,是因为它在日本恐怖游戏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作为“日式恐怖RPG四大神作”之一,由个人开发者kouri所开发的《恐怖美术馆》,在2012年发售之后就掀起了一股阵恐怖解谜RPG的现象级热潮。

        就比如说在游戏的某个关卡,当主角和同伴分开行动,双方需要在各自的地图解谜并且影响对方的地图。

        在一边,同伴发现了一把红色的雨伞。这样我们立刻想到了,自己这边的某个画像上,一位女士缺了一把伞。

        当然,对于喜欢像福尔摩斯一样在高难度谜题中寻找蛛丝马迹的玩家来说,《恐怖美术馆》的谜题可能有点过于简单了,但是对于普通玩家来说,这种直观的,仔细思考便能将问题迎刃而解的感受,也是一种不错的游戏体验。

遗憾和残缺的“物哀美”

(以下内容有剧透,如果仍没玩过这款游戏,并且想要亲身体验的玩家可以跳过这段)

        虽说作为“日恐RPG四大神作”之一,《恐怖美术馆》既没有《狂父》的恐怖,也没有《魔女之家》的阴暗致郁。

        但我认为,它并不只是想要通过“恐怖这一元素”给大家带来阴影。

有些女性化的自称

        无处不在的关怀,会在自己晕倒的时候给我们披上衣服,还会主动给我们讲解不认识的文字,在阴暗的美术馆中,加里给了我们一些温暖和慰藉。

        相比于伊布有些安静的性格(没错,主角是个哑巴),梅爱丽性格会活泼许多,往往在谈话间,能够感受到她的天真烂漫的性格。

        有的人认为,梅爱丽虽然可怜,但她的出逃实际上是牺牲本不该牺牲的人,获得本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但也有的人觉得她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是个无恶不作的坏孩子,也不该受到网友们压倒性的谴责。

        在此,我引用一下岚少在微博发的回复:

        “有争议是因为她确实是作者花费最多笔墨曲塑造的角色”。

        Mary这个角色从Ib这个游戏诞生至今,一直是一个争议性非常大的角色。

        有人为她的身世而动容,情不自禁地心疼她的境遇;

        有人觉得她可怜而可恨,无法因此容忍她的所作所为。

        在我看来这正是作者厉害的地方,把这样一个单纯却又复杂、天真而残忍、充满矛盾性的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

        她没办法用绝对的“善”或者“恶”去概括,但作者让她的行为动机在游戏中都有迹可循,合乎情理。

        正因为每一位角色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魅力,在加上永远无法Happy Ending,无论结局如何,都会在玩家心里留下遗憾。

        而这种“世事两难全”剧情发展,也正和日本所钟爱的“物哀美学”类似,游戏所带来的遗憾感与残缺感深深吸引着每个玩家。

        或许这就是《恐怖美术馆》的魅力所在。

总结

        在登陆Steam之后,重置版的反响非常不错,目前游戏在steam的评价非常高,甚至达到了99%的好评率。

        而在我体验下来,游戏在NS平台上的优化也非常流畅,同时因为掌机的便携性,我想也非常适合对此游戏感兴趣的玩家入手。

        唯一觉得遗憾的,就是体量真的太小了。

        通常情况下,2-3小时便可以通关整个流程了。这对于想要继续解密探险的玩家来说,可能才刚“上头”就戛然而止,有些意犹未尽。

        而对于有多周目全结局收集的玩家来说,游戏高达7个结局的设定可能也要让玩家多花一些重复操作的时间。

同时因为数值要求比较严苛,需要根据两位配角的好感度来决定最终走向,甚至有个结局差了一点死亡率就不能达成,显得有些繁琐重复。

其中一个结局

        但即便是这样,《恐怖美术馆》也在简短的流程中描绘了一个毫不逊色的故事,是值得静下心来体验的一场冒险。

        所以我最后还是想感叹一句:即便放到现在,《恐怖美术馆》仍旧是让人念念不忘的好游戏啊。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