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敢死队:起源》游民评测7.5分 废墟上捡起的贝雷帽

在《影子诡局:被诅咒的海盗》发售后不久,Mimimi工作室,这个用《影子战术》系列让RTT(Real Time Strategy,即时战术)游戏在新时代里坚持着最后一点荣光的地方,也终于宣告解散了。

许多玩家,或许都担心RTT会因此消亡——毕竟即便做到《影子战术》那种水平,过于硬核的题材、与过于狭小的受众范围,都很难让开发商赚到足够的钱并继续下去。

所幸,至少还有些不信邪的人延续着这一事业,比如Claymore工作室。

在用《盟军敢死队》2、3两代的重置版小试身手之后,他们终于让这个古老的IP,在近20年之后推出了一款新作——《盟军敢死队:起源》。

它或许并不是最好的RTT游戏,但如果你是这个领域的粉丝,那么可能它对你来说,已经是一款需要“且玩且珍惜”的作品了。

当新旧之风交汇

毫无疑问的是,《起源》依然带有大量旧《盟军敢死队》系列的影子。你将继续指挥贝雷帽、工兵、狙击手、水鬼、间谍、司机这特战小队中的六位老熟人,深入二战期间的德军敌后,做出些神不知鬼不觉的破坏行动。

而每位队员,理所当然地都保留了独属于他们的大量特点。好比身手矫健的贝雷帽能爬上电线杆或是一脚踹开房门,工兵则能投掷各种手榴弹或是布设炸药,而水鬼不仅是投掷鱼叉和飞刀的好手,还能掏出自己的气垫船将其他队员们送过水域。

狙击手现在只要调整到合适的弹道,就可以一枪杀两人

只不过,近20年之后重新白手起家的《起源》,势必也会以那些新时代的RTT游戏来充当自己的蓝本,从而让它能更接近现代玩家们的游玩习惯,比如《影子战术》系列,抑或是《赏金奇兵3》。

所以,你可以感觉得到《起源》明显更鼓励玩家通过潜行来完成关卡,而非战斗。

除了离不开狙击枪的狙击手,与揣了把汤姆逊的司机以外,其余每人都只有把小手枪可用,且每个关卡中的弹药都无法补给——你无法再从敌人身上扒子弹,或是从箱子里补充一些。至于像火箭筒、喷火器这样的重武器,就压根不会在本作当中登场了。

虽然你至少还能在场景中捡到些医疗包,来让你鼓起些和敌人一战的底气,但本作当中的战斗体验委实是不怎么好。这是因为敌人的射程要远于你除狙击枪外的所有武器,且在普通及以上难度下,手枪对敌人来说根本无法一击毙命。如果你不想每次开枪前都提前吃子弹的话,就只能想办法卡视角,通过几名队员的齐射来解决敌人。

当然了,由于《起源》也像《影子战术》一样加入了更多的场景互动元素,所以你实际上还可以让司机去操纵敌人的机枪或大炮,来给自己获得些额外火力。只不过嘛,它们都几乎完全没有实用价值:机枪不仅子弹稀少,射程也近得可怜,即便占据了也很难对敌人造成什么有效杀伤;而大炮就更加离谱了,它的弹着点和你的实际点击位置差了十万八千里,而且操作时司机还会故意把身体探出火炮防护盾,仿佛是故意让敌人来打自己一般。

而或许是为了让每位角色在褪去战斗性能后,仍能在潜行中的定位相对平衡,所以《起源》对人物技能也进行了不少新的改动。

好比贝雷帽现在可以随时用铲子在土地上挖个坑,将自己藏在里面,再配合他可以用收音机吸引敌人的技能,就可以轻易实现几乎对任何巡逻敌人的单杀。再比如用来吸引敌人的香烟,以及埋设地雷的工作,都没什么来由地成为了司机的专属技能。虽说这确实让几乎每位队员都能够在任务中各展所长,但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这些技能有点不太符合人物本身的设定了。

而且,几位队员之间,也基本上无法通过技能打出些不错的配合来。这是因为他们其实一部分设计有些重复了,好比贝雷帽的收音机、工兵的口哨、狙击手的子弹壳、水鬼的扔石子、司机的香烟几乎都是同样的诱敌技能,仅仅只有效果强弱和范围大小的差异而已。或许我在整个游戏中唯一使用过的Combo,便是贝雷帽的收音机+工兵的捕兽夹——它能让你在远距离通过遥控吸引敌人并完成击杀。效果虽说不错,但并非每个关卡你都能见到这两人同时出场。

此外,你可以看到《起源》也像《影子战术》一样加入了暂停下的命令模式——它可以让你提前画线计划好每位角色的行动,并命令他们同时执行,从而能够实现多人协作式的暗杀。不过你只能对每个人同时下达一条命令,而不能像《破门而入2》那样勾画一份多步骤的行动流程图。

所以《起源》实际上,更像是将《盟军敢死队》系列的壳套在了现代RTT游戏之上。这样做固然能将复古与现代两方面相结合,且实际游玩体验也还算不错,但要说它相比其他RTT游戏有什么独家特色的话,那就基本无从谈起了。当然,或许在这个RTT已经面临消亡的年代里,活下来远比有特色更重要。

量大管饱的关卡

《起源》的关卡,无疑是最值得让人大加赞赏的一环。它没有像《影子诡局》那样采用一个自由度稍高的宽线性流程,或是在某些关卡中进行地图复用,而是扎扎实实地做了十几关各不相同的传统关卡。

而且,它每张地图都相当“量大管饱”。许多地图都会拥有大量的分支道路可选,能够供你自由规划前进的方向,有些关卡中,甚至完成任务目标的方式也不止一种。比如你可以直接亲身捣入重兵把守的德军基地,让工兵炸掉被保卫着的雷达,也可以选择炸毁地图上的几台防空炮,并向空军发送信号,由他们来空袭炸毁雷达。

再加上每一关中,还有着许多可选区域与其中的照片收集品,这就让《起源》的关卡达到了一个有些夸张的长度。就算是充当了教学关作用的前期关卡,你可能也需要近一个小时才能完成,而后期关卡打上三四个小时,则更是家常便饭。

当然,如此耗时的另一方面因素,也取决于《起源》那偏高的难度。本作中的角色性能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弱——毕竟同时手拿飞刀鱼叉的水鬼,在潜行中轻松瞬杀敌方抱团的两到三人,也只不过是家常便饭。只不过,如果比起《影子诡局》中那几乎魔法般的杀人销尸技能,或许还是差了一些。

而庞大的敌人数量,和较为密集的敌军排布,也导致了几乎每个敌人都会被其他人的视野所顾及到,如果不利用命令模式进行多人协作暗杀的话,想要完全保持潜行状态去解开某些局面,自然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你当然也可以不顾被敌人发现的危险,在反复触发警报中去完成任务。尽管《起源》中,当你触发两次区域警报后,之后的每次警报都将被升级为全局警报,直接触发全图敌人的搜索,但——AI们实际上并不聪明,他们只不过会就近搜索装装样子,再查查可以供人躲藏的掩体罢了。

而如果你坚决贯彻“打了就跑”战术,或者利用良好的部署把敌人引进包围圈展开一场枪战的话,那么实际上触发警报并没有多危险,相反还能通过调动敌人给你带来额外收益。

当然,这种近乎投机取巧般的行为,是不符合相当一部分硬核RTT玩家追求的。但你如果只想要通个关的话,那么想必还是可以帮你减少《起源》的不少难度。

其他影响体验的问题

至于《起源》中最令人无法忽视的问题,那便是它多到让人有些头皮发麻的BUG了。

像是命令模式下人物抽风不执行动作、寻路出问题导致人物爬错地方、以及敌人莫名其妙的后撤步漂移、鬼畜抖动等小问题,在《起源》中可谓是数不胜数。它们会导致你没有办法去完全精确、完美地控制每一名队员,虽说并不致命,可也在游玩过程中非常影响正常体验。

尤其是当我使用搭载了3090Ti的台式机游玩途中,几乎每一次快速存读档,都有几率会导致游戏直接崩溃闪退,而对于一款RTT游戏来说,不使用这个功能去游玩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所以我只能在无数次的闪退中,祈求着这次启动游戏之后能撑得久一点。

这可能是我评测生涯以来闪退最多次的游戏

于是在接近100多次的闪退之后,我选择了改换平台,使用搭载了3060显卡的笔记本去继续游玩。万幸的是,《起源》这次运行良好,没有再出现过闪退现象。但要说到优化状况的话,也委实没有多好。

游戏在3060笔记本上,基本需要开启中画质,才能以40多帧左右的状态去运行,如果使用更高画质的话,那么卡顿、画面撕裂、掉帧的状况也会更加频发。虽说这还达不到《怪物猎人:荒野》那种灾难级别的优化,但也实在是难以让人挤出任何的溢美之词来。

总评

作为一款RTT游戏来说,《盟军敢死队:起源》无疑是其中还算优秀的作品。它继承了一部分旧作的要素,又融入了一部分类似《影子战术》的新时代RTT要素与风格,而量大管饱的关卡,也让它能足够支撑你游玩不少的时间,并反复挑战来优化自己的路径和策略。当然了,一些BUG和优化依然是目前无法忽视的问题,它们也可能会成为你在通关路上的未知变量。

如果你之前未曾接触过《盟军敢死队》,又想了解一下这个系列魅力的话,那么或许也可以将《盟军敢死队:起源》作为入坑作来尝试一下。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