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苏大维格研究报告 依靠光刻机核心技术,构建微纳光学技术平台

来源:国泰君安证券 发布时间:2022/09/08 

1. 依靠光刻机核心技术,构建微纳技术平台

公司依靠自主研发的光刻机技术,构建了以微纳光学为核心的技术平台, 产品包括防伪、印材、触控导电膜、导光板等。除目前正在贡献营收与 利润的业务之外,公司在光波导与光伏领域有望迎来新的发展空间。 光波导产品方面,公司的表面浮雕光栅光波导产品具备从光路设计、开 模到生产的全部能力,是全球少有的具备全系技术能力且可生产彩色、 高清、大视场角光波导镜片的公司。光波导镜片在 AR 与 AR-HUD 领域 具备广泛的应用: 光波导镜片是 AR 眼镜的核心元件,公司基于自身的光学能力,与 高伟电子成立合资子公司开发相关产品,未来有望成为全球 AR 眼 镜行业的核心供应商; 汽车 AR-HUD 应用方面,与现阶段大量采用的几何光学 HUD 方案 相比,衍射光波导技术的 AR-HUD 方案结构更为简单(从多片光学 反射折叠镜简化为单片光波导投影屏)、具有更大的 FOV(可视角)、 更远的投射距离(大于 15 米)和更小的体积(小于 3L)。公司正在 积极与多家行业领先的智能汽车系统方案商以及相关产业方接洽, 推动合作方案,搭建相关平台,推进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工作,并与 相关客户签署了合作协议。

光伏行业应用方面,电池片的栅线制造工艺是未来降本的重要方向,栅 线的制造工艺有多个技术方向,包括银包铜、激光转印、电镀铜等。公 司现有的光刻机与触控导电膜技术在激光转印与电镀铜的技术中均有 较大的应用空间,目前与相关产业方就上述产品在光伏领域的量产应用 进行合作: 铜电镀工艺中有一步关键的图形化工艺,需要使用光刻的方式进行 生产。公司具备多年的光刻机生产制造经验,可为国内半导体光刻 机国产化制造商的客户提供定位光栅,即可证明其具备较强的技术 能力。公司依靠这一核心技术能力开拓光伏市场的客户,有望打开 新的市场空间; 激光转印技术中使用的转印膜与公司的触控导电膜的制造工艺相 同,均为在膜材上压印出凹槽,并在凹槽内填补银浆。公司依靠这 一生产过程中所使用到的纳米压印、UV 转印等技术与产业的相关 方进行合作,未来若这一技术路线得到推广,则公司有望在其中受 益。

1.1. 自主研制光刻设备,打造核心竞争力

微纳光学制造的核心是微纳结构设计与原版制造,技术壁垒较高,公司 已经研发攻克核心技术。只有掌握了微纳结构设计理论,公司才能实现 定制化生产,才能不断推出新的应用技术和产品。原版制作是微纳光学 技术实现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优秀的设计必须通过制造原版才能应用于 规模化生产。涉及的主要技术包括微纳光栅原理、光刻胶基板涂布技术、微纳结构的制造技术等,技术壁垒较高,公司已经研发攻克核心技术。 公司是国内少数拥有微纳光学制造完整产业链的企业,具备自主研制光 刻设备、设计微纳结构、制造模具再到材料成型的核心技术。公司具备 图形数据化的能力,能够在计算机中用数据表达客户要求的图形。通过 自研光刻机,可以将数据图形化,制作出各类膜材花纹的模具。通过自 主研发的压印设备,可以使基材表面最终形成微纳结构,完成原版打造。

1.2. 成立四大事业群,持续拓展产品边界

公司基于自身具备的微纳光学技术,不断拓展产品线。基于自主研制的 光刻机,公司拓展出丰富的产品线。按照公安部要求设计出防伪标识, 可用于行驶证、驾驶证防伪;在 UV 材料上压印出 3D 图像,可以形成 新型印材;在膜材纹路中填入各类导电材料,可以做出各种显示光学材 料和触控产品;基于光刻机可以制作出反光膜、发光膜等反光材料;研 发生产的微纳光学设备可以自用,也可以用于出售,如目前的光伏行业、 国内半导体等客户。 公司已发展形成四大事业群。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公司紧密贴合下游 市场需求变化,将研发成果不断向新产品转化,持续拓展新的应用领域, 目前已发展形成公共安全和新型印材、消费电子新材料、反光材料、高 端智能装备四大事业群。公司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在纳米波导光场镜片、裸眼 3D 显示等领域也加强技术布局,进一步拓展产品边界。

1.3. 高管采取自有资金增持公司股票,彰显未来信心

管理层及实控人增持计划稳步推进,进一步彰显未来发展信心。2022 年 5 月 30 日,公司公告实控人、管理层、核心骨干等将在 6 个月内通 过契约型基金以集中竞价的方式增持公司股票,合计增持规模不低于 5000 万元,增持价格不超过 30 元/股。截至 2022 年 8 月 30 日,中层管 理人员及核心骨干已通过和德创新私募基金增持 2355.50 万元,实际控 制人和参加增持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预计合计增持股票 2644.50 万元 (已增持 2177.88 万元)。此次增持的主体覆盖面广泛,进一步彰显了 管理层及实控人对于公司业绩的信心及内在价值的认可。

2. 布局 AR 领域关键技术,有望占领行业制高点

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生产的光刻设备,攻克了 AR 领域关键技术,具备了 衍射光学元件(DOE)、TOF Diffuser 和表面浮雕光栅波导镜片的研发 和生产技术。光波导镜片是制约 AR 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公司是 全球少有的具备设计、模具制造、生产能力的公司,技术能力处于全球 前列。AR 产品方面,公司与高伟电子合作,共同进行 TOF Diffuser、 DOE、VR 光学器件、AR 光波导镜片、AR-HUD 光学材料等光学材料 和器件的研发生产。此外,公司应用于汽车的 AR-HUD 产品也取得了较 大的进展,与多家行业领先的智能汽车系统方案商以及相关产业方接洽, 推进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工作,并与相关客户签署了合作协议,有望率先 为公司贡献收入与利润。

2.1. 光波导成为主流光学方案,公司技术能力领先

光波导是制约 AR 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 AR 行业的发展中,光 学显示系统是核心的元件之一。多年以来,技术从最早期 Google Glass 使用的半透半反棱镜,发展至离轴非球面反射镜、自由曲面棱镜、birdbath 多种技术路线,均存在了各种不同的缺点。目前,为了在保证图像质量 与大视场角的同时尽可能减小设备的体积,光波导成为提升 AR 近眼显 示设备性能的研究核心。 光波导是目前最佳的增强现实眼镜方案,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耦入区 域的光学元件将微投影光机发出的光束耦入进波导片并以全反射的方 式传播。耦出区域的光学元件将波导片中传播的光束耦出到人眼。

根据耦入耦出的方式不同,光波导技术分为几何光波导与衍射光波导, 几何光波导又分为锯齿光波导、阵列光波导,衍射光波导则分为表面浮 雕光栅光波导、体全息光栅光波导等方向。

表面浮雕光栅光波导有望成为未来 AR 光波导的主流技术。从显示效果 而言,衍射光波导的效果优于几何光波导,但由于阵列光波导的样品制 造难度相对较低,国内有部分企业采取阵列光波导的方式亦有相关产品 推出。

表面浮雕光栅光波导批量生产的最主流方法为紫外线纳米压印。从表面 浮雕光栅光波导这一技术方案提出之后,先后出现过聚焦离子束刻蚀、 半导体制备工艺等制造方式。目前小批量样品的制造方式以半导体制备 工艺(光刻、刻蚀)为主,而批量生产的主流工艺为紫外线纳米压印。

公司在表面浮雕光栅光波导领域具备全球领先的技术水平。由于公司的 核心技术即为纳米压印技术,所以在光波导生产这一赛道上具备天然的 优势。全球表面浮雕光栅光波导行业的代表性公司为 Wave Optics(WO), 我们通过对比具体显示参数发现,公司的参数在绝大多数领域不低于 WO,部分参数还领先于竞争对手。如 Eye Box(表示眼睛可以在最佳位 置的地方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移动而不影响图像显示质量的距离),WO 的 Eye Box 为 12*7mm,而公司则为 20*10mm。以上参数对比可见,公 司的最新产品已经领先于 WO 的最新的公开产品的显示效果,亦证明公 司在表面浮雕光栅光波导这一领域具备全球领先的技术水平。

与高伟光学合作,推进 VR 光学器件、AR 光波导镜片的研发。2021 年 6 月,公司与高伟光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年 9 月,合资成立苏州立 景维格光电科技公司,共同合作进行 Tof diffuser、DOE 光学器件、VR 光学器件、AR 光波导镜片、AR-HUD 光学材料等光学材料和器件的研 发生产,向全球领先的移动设备制造商等终端客户销售产品。

2.2. 汽车 AR-HUD 的有望成为光波导率先落地的应用场景

AR 技术可应用于机动车抬头显示(HUD)。HUD 的技术原理是把时速、 导航等重要的行车信息,投影到驾驶员前面的风挡玻璃上,方便驾驶员 在查看信息时不需要转移视线。目前,HUD 经过了 CHUD 组合型抬头 显示时代,目前的主流方案是 WHUD 风挡型抬头显示,AR-HUD 增强 现实型抬头显示将成为下一代 HUD 产品。AR-HUD 相比 WHUD,具有 成像距离远、成像广角大、显示信息增加、感知实时路况等优点,渗透 率提升空间巨大。

光波导有望颠覆当前传统几何光学的 HUD 设备。与现阶段大量采用的 几何光学 HUD 方案相比,光波导技术的 AR-HUD 方案结构更为简单(从 多片光学反射折叠镜简化为单片光波导投影屏)、具有更大的 FOV(可 视角)、更远的投射距离(大于 15 米)和更小的体积(小于 3L)。上述 优势使得这一方案在高速行驶状态下安全性更高,且安装更为灵活,有 利于不同系列的车型实现标准化,能有效降低开发成本,有望成为下一 代主流的前装 AR-HUD 方案。

公司正在积极与多家行业领先的智能汽车系统方案商以及相关产业方 接洽,推动合作方案,搭建相关平台,推进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工作,并 与上述龙头客户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

3. 光伏银浆降本持续推进,公司在多领域均有技术能 力

N 型电池快速发展,银浆成本进一步上升,公司在主流降本路线均有技 术储备。目前的光伏电池片以 P 型 PERC 为主,由于 N 型电池片具有更 高的光电转化效率,渗透率快速提升。现阶段 N 型电池主要采用“银浆 +丝网印刷”的栅线制造工艺,成本较高,金属化降本是 N 型电池大规 模产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前金属化降本的主流方向包括银包铜、电 镀铜、激光转印等,公司现有的光刻机与触控导电膜技术和设备恰巧可 应用于电镀铜与激光转印技术,未来将给公司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3.1. 银浆成本高是限制 N 型电池大规模产业化的原因之一

N 型电池中银浆占电池片成本较高,是未来降本的主要方向之一。P 型 电池和 TOPCon 电池使用高温银浆,异质结电池使用低温银浆。据 CPIA, 2021 年,P 型电池正银消耗量约为 71.7mg/片,背银消耗量约 24.7mg/ 片;TOPCon 电池正面使用的银浆(95%银)平均消耗量为 75.1mg/片, 头部企业背银消耗量约 70mg/片,而异质结电池中双面低温银浆消耗量 约 190mg/片,银浆的用量大、成本高是限制 N 型电池片大规模量产的 主要原因之一。

丝网印刷为目前主流的栅线印刷技术,由于成本和栅线宽度的要求增加, 新技术路径不断出现。据 CPIA,我国光伏电池片的金属栅线几乎全部 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制备,2021 年的市场占比达到了 99.9%。丝网印刷 即将银浆料放置于丝网之上,用刮刀涂抹浆料,使其均匀填充于网孔之 中,随后通过烘干等步骤使浆料凝固。传统丝网印刷方式除在银浆的使 用量上较大之外,其制备的栅线线宽线距也较宽,一般为几十微米级别。

目前主流的银浆降本方式主要有多主栅、电镀铜、银包铜、激光转印等, 由于激光转印、铜电镀目前入局厂商布局较多以及和公司的技术能力契 合度较高,下文着重围绕这两种方案展开。

3.2. 电镀铜:参与者众多,公司具备光刻机技术

铜电镀类似半导体工艺,显著提高转换效率。铜电镀类似于半导体工艺, 其利用金属化铜电极代替原有栅极,实现了替代银浆的效果。电镀铜需 要先在准备好的 TCO 膜上镀上一层铜金属层,再涂上感光胶,采用曝 光、显影处理,然后用电镀工艺加厚种子层,随后去掉掩膜及种子层。 据东威科技的公告显示,镀铜代替银浆在性能、转换效率上提高了 1-2 个百分点,具备较大的优势。

曝光机、电镀机设备价值量占比较高,国内入局厂商较多。在电镀铜工 艺中,曝光机与电镀机是核心设备,其价值量占比也较高。国内厂方面, 东威科技已经完成电镀设备样机的交付;海源复材的首条应用铜电镀工 艺的 600MW 异质结电池线拟于 2022 年 10 月调试;罗博特已经完成相 关工艺流程的验证等。

公司具备光刻机的生产能力,可以应用于光伏电镀领域。公司的光刻机 生产制造能力出色,已经给相关半导体公司出货,而光伏镀铜设备的要 求在微米级别,公司的光刻机可以做到纳米级别。据公司中报,公司在 积极拓展光刻机设备在太阳能光伏电池铜电镀方案图形化方面的应用, 未来将是公司成长的一大动力。

3.3. 激光转印:触控导电薄膜技术储备有望获取新应用

激光转印能显著节省浆料,可应用于多种电池片类型。激光转印是一种 非接触式的印刷技术,通过在特定柔性透光材料上涂覆所需浆料,用高 功率激光束高速图形化扫描,将浆料从柔性透光材料上转移至电池表面, 形成栅线。据帝尔激光,激光转印可以做到 18 微米以下浆料节省 30%, 在 PERC 上已经得到论证,在 TOPCon、HJT 等路线上的浆料节省会更 显著,同时也适用于低温银浆,也能够解决薄片化带来的隐裂、破片等 情况。

目前市场上激光转印的主要玩家为帝尔激光,2022 年上半年已完成三家 头部公司的量产样机的交付,工艺路线上,激光转印技术已经覆盖了 PERC、TOPCon、IBC、HJT 等电池工艺。 基于当前透明导电薄膜的技术,公司有望在激光转印技术中获取新的发 展机遇。激光转印技术中银浆是先附着在透明膜上,再利用激光转移到 电池片上。公司的原有业务就包含透明导电薄膜等,导电薄膜的设计、 生产与激光转印的导电薄膜技术较为类似,公司有望依照这一技术积累 进入该新兴领域。

4. 历史包袱出清,主营业务有望迎来稳步修复

4.1. 防伪:防伪材料带来利润,新型印材替换传统包装

受益于行驶证、驾驶证的旧证换新和新证发放,公司防伪业务将持续获 得利润;受益于 3D 环保印材逐步替换传统包装、盐城新建产线投产, 公司的新型印材业务有望增长。公司在防伪印材领域主要研制公共安全 防伪材料和新型印材。防伪材料应用于我国行驶证、驾驶证的光学视读 防伪;新型印材产品应用于烟标、酒标、化妆品、日化用品等包装领域。 公司掌握防伪材料和 3D 环保光学印材的研制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4.1.1. 公共安全防伪领域持续获得利润

公司是我国行驶证、驾驶证防伪膜的唯一指定供应商。在这一领域,公 司与政府部门下属的研发生产机构密切合作,利用自身先进的微纳光学 技术,根据客户要求不断完善技术性能,最终形成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产品通过评审后,可以确保其先进性与唯一性。目前,公司是我国公安 部驾驶证、行驶证防伪膜唯一指定供应商。

行驶证、驾驶证防伪业务受益于新证发放和旧证换新。行驶证、驾驶证 防伪膜的市场空间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每年新注册机动车的新 证发放。据公安部统计,我国每年新注册登记机动车数量超过 3000 万 辆。其次,市场空间来自旧证换新。按照驾驶人 10 年换证一次的频率,我国每年换证数量在 4000 万本以上。最后,市场空间还来自二手交易 需求。2020 年及以后,我国行驶证、驾驶证防伪膜年需求超过 1 亿本。

4.1.2. 3D 环保印材逐步替换传统包装,盐城投产解决产能受限

公司在国内定制镭射包装材料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镭射包装材料主要 包括镭射膜和镭射纸两类,广泛应用于烟标、酒标、化妆品、日化用品 等包装领域,具有美观、防伪的作用。公司研发能力强、技术水平高, 能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定制化服务,在国内定制镭射包装材料市场中处 于领先地位。

公司自主研发的 UV 型 3D 环保印材高档美观、绿色环保,逐步替换传 统包装,应用前景广阔。3D 环保光学转移材料具有可降解、无塑化、 生产能耗低且具备三维立体图像的特征,正在逐步替换传统包装材料。 得益于去塑化和碳中和政策带来的行业机遇,公司 3D 环保印材推广顺 利,已成功应用于中华、芙蓉王等高档烟酒品牌,逐步向化妆品、日化 用品等包装领域渗透,实现了在消费电子行业的突破,有望快速增长。 化妆品包装市场高速发展,公司有望从中受益。Marketsand Markets 的 数据显示,全球化妆品包装市场规模将从 2020 年的 494 亿美元增长至 2025 年的 609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4.03%。全球对化妆品的需求不 断增长,化妆品品牌需要独特的包装设计来提高产品吸引力,对绿色包 装的需求也迅猛增加。中国在未来几年可能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 化妆品包装市场,公司凭借技术优势有望从中受益。

盐城微纳新材料项目正式投产,产能受限问题得到解决。公共安全与新 型印材业务是公司之前比较牺牲的业务,公司为了发展其他业务,没有 投资这一领域,导致防伪和印材产能一直受限。2020 年下半年,公司在 盐城市大丰区投资的微纳新材料制造项目正式投产,产能受限问题得到 解决,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4.2. 触控:研发新型触控材料,应用前景广阔

受益于折叠屏手机的大规模量产和电容触控屏的渗透率提升,公司的触 控业务有望高速增长。公司研发的新型触控材料包括柔性导电膜和触控 模组,具有成本低、无排放、不易折断的优势,可用于中大尺寸触控屏、 柔性屏的制作。目前,折叠屏手机大规模量产,带动柔性屏的需求增加, 柔性导电膜的应用空间巨大。随着平板市场电容触控屏渗透率的不断提 升,公司的触控电容屏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4.2.1. 公司自主研发嵌入式微网格导电膜,克服传统技术缺陷

公司提供的中大尺寸触控产品包括柔性导电膜和触控模组。具备轻薄、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9 of 33 [Table_Page] 苏大维格(300331) 灵敏度高、稳定且精准的触控性能等优势。可应用于中大尺寸电容触控 屏、中大尺寸智能终端,在医疗、工控、金融、教育、商用显示、消费 电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公司自主研发透明导电薄膜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成本更低、绿色无污 染。行业内以往使用的导电膜材料主要有 ITO、金属网格和纳米银丝, 均采用“激光蚀刻+丝网印刷”的减法工艺,过程中存在液体或气体排 放。公司自主研发透明导电薄膜工艺,通过纳米压印的方式获得嵌入式 微网格导电薄膜,成本更低,且整个工艺流程无排放无污染,经营中潜 在的政策风险小。 嵌入式微网格导电膜克服传统技术缺陷,更适合应用于中大尺寸触控屏、 柔性屏。目前市面上最主要的透明导电薄膜材料是 ITO,但 ITO 导电膜 具有方阻高、易折断的缺陷,金属网格和纳米银线也存在物理特性和工 艺上的不足,难以在大尺寸触控屏、柔性屏上应用。公司自主研发的嵌 入式微网格导电膜克服了传统技术的缺陷,具备优良导电特性、产品批 量一致性以及成本优势,更适合应用于中大尺寸触控屏、柔性屏。

4.2.2. 柔性导电膜和触控模组应用前景广阔

折叠屏手机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柔性显示触控材料成应用主力。柔性 显示面板产业发展迅速,手机供应商纷纷寻求可折叠、可弯曲的触控方 案。柔性导电薄膜材料弥补了 ITO 导电膜易折断的缺陷,可广泛应用于 折叠手机柔性屏的制作。目前,OPPO、华为、荣耀等主流手机厂商均 推出了折叠屏手机,将原本近 2 万元的价格拉低至万元以内。折叠屏手 机成本下降,已经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 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急剧增长,市场空间广阔。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 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为 280 万部,2021 年折叠屏 手机市场将比 2020 年增长两倍以上,2022 年将实现急剧增长,预计 2022 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规模将达到 1700 万部左右。目前,可折叠手机 仅占智能手机总体的一小部分,预计到 2022 年将达到 1.2%的份额,渗 透率提升空间巨大。

商用会议平板市场持续增长,电容触控屏将逐步取代传统的红外触控屏, 为公司的触控电容屏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2020 年以来,受疫情 影响,远程办公常态化,商用会议平板的需求持续增加。目前市场上商 用平板依然以红外触控技术为主,2020 年第三季度占比高达 86%,电容 触控技术仅占 9.7%。电容触控屏支持多点触控,精准度更高,反应更快, 目前技术逐渐成熟,价格有所下滑,成品率也不断提高,市场份额提升。

公司中大尺寸触控产品处于业务拓展期,销量有望步入放量期。目前, 公司中大尺寸触控终端发展趋势明显,下游头部企业客户的验证和量产 工作正在稳步推进。除了与终端厂商合作外,公司与下游面板头部企业 也开始合作新的产品形态,目前已通过技术验证,量产后可进一步打开 公司触控产品销路。公司在南通投资建设的高性能柔性触控屏及模组和 研发中心项目进展顺利,产品销量有望进入放量期。

4.3. 反光:国产替代空间巨大,车牌位数扩容带来增长机 遇

受益于传统车牌位数增加、微棱镜型反光膜的国产替代,公司的反光材 料业务将迎来增长。公司生产的反光材料包括车牌膜、高端微棱镜型反 光膜、发光膜等。车牌膜主要用于机动车号牌制作,微棱镜型反光膜用 于道路交通标识。未来,传统的汽车号牌将从五位数增加至六位数,公 司的车牌膜业务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公司自主研制微棱镜型反光膜, 打破了国内微棱镜市场由国外公司主导的格局,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4.3.1. 掌握高端技术,国产替代稳步推进

公司反光材料包括车牌膜、高端微棱镜型反光膜、发光膜、反光布等多 种反光制品。车牌膜产品广泛应用于机动车号牌。高端微棱镜型反光膜 用于各级道路交通标识、广告牌、特种车辆以及农机车辆的安全警示、 防护服等领域。发光膜主要应用于安全导向、地名标识、消防应急、矿 井等标志牌的制作。

收购华日升,掌握高端微棱镜反光材料的研发与生产技术,打破国内微 棱镜市场依赖进口的局面。现阶段,国内反光材料企业的产能主要集中 在玻璃微珠型反光材料,微棱镜型反光材料市场依然由美国的 3M 公司 占据主导。公司于 2016 年并购常州华日升反光材料公司,具备了微棱 镜型反光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实力,反光材料技术全国领先。 公司致力于推动微棱镜型反光材料的国产替代工作。目前,国内微棱镜 型反光材料市场规模约为 30 至 40 亿美元,超半数市场由美国 3M 公司 占据。近年来,公司全资子公司华日升积极布局微棱镜型反光市场,产 品自 2019 年上市以来,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公司将重点推进微棱 镜型反光材料的国产替代工作。微棱镜型反光材料目前已经实现量产, 还新建了充足的产能,进口替代市场空间巨大。

4.3.2. 反光材料市场空间广阔,车牌扩容打开增长空间

我国反光材料市场规模稳步扩大,预计 2020至 2025年 CAGR为 5.9%。 2018 年,我国反光材料市场规模为 85 亿元,同比增长 7.6%。前瞻产业 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反光材料市场规模达到 91 亿元,预 计 2025 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121 亿元,2020 至 2025 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 5.9%,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反光材料用于机动车号牌制作,车牌扩容打开市场空间。根据国家专利 局 2021 年 5 月公布的专利显示,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申报了全 新车牌样式外观专利图,全新样式的两款车牌目前的名称为“小型汽车号 牌”与“临时行驶车号牌”。新车牌的样式从 5 位增长至 6 位,对反光材料 也产生更高的要求,若新型车牌大范围推广,公司的反光材料有望迎来 新的增长。

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带动公司反光材料业务增长。公安部统计数 据显示,截至 2021 年 6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 603 万辆,占 汽车总量的 2.1%,市场空间广阔。2021 年上半年,我国新注册登记的 新能源汽车数量为 110.3 万辆,同比增长 234.9%,创历史新高。预计 2022 年,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有望突破 500 万辆。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带动 公司反光材料业务快速发展。

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高毛利产品比重。公司全资子公司华日升未来 将聚焦中高端领域,重点发展微棱镜型反光材料和车牌膜等高毛利业务, 不断提高高毛利产品的比重,优化产品结构。2022 年上半年,华日升实 现营业收入 2.25 亿元,并且在利润端已经实现扭亏,随着高毛利产品占 比的不断提升,其利润贡献也将不断增加。

4.4. 导光材料增速迅猛,产能释放保证公司增长

布局前沿产品,打开蓝海市场。基于公司在微纳光学领域领先的技术能 力,公司在导光材料领域目前的主要产品包括超薄导光板、前置导光板、 Mini-led 匀光板等,其中高光效超薄导光板可将液晶显示光效提高 10%-20%,其前置导光板的省电效率也有大幅度提升,国内而言,此领 域内公司基本没有竞争对手,短期来看,公司将受益于导光板出货量的 增加,同时盐城产能的释放将进一步保证公司的扩张,新兴领域内,公 司的 Mini LED 匀光板等产品正在与下游客户积极对接,新型显示渗透 率的提升也将加速公司的成长步伐。长期来看,国内 LCD 的产能不断 增加,我国的 LCD 产能位居世界第一,并且从国内扩产趋势来看,全 球 LCD 产能有望进一步向国内转移。

4.4.1. 作为显示面板核心器件,导光材料业务高速增长

公司研发生产的导光膜、导光板广泛应用于 IT、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公 司采用热压工艺生产的导光板、导光膜等产品属于核心导光器件,具有 导光、扩散和增加光强的性能,广泛用于各类液晶平板显示背光组件、 LED 平板照明、键盘背光等消费电子产品,具有开发周期短、模具成本 低、产品加工的厚度和尺寸更广、工艺绿色环保等优势。

面板产业高速增长带动公司导光材料业务扩张,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60%。 作为显示面板的核心导光器件,导光材料业务从面板增长中收益。公司 抓住发展机遇,加强与主流面板厂商的合作,目前主要客户包括微软、 华为、京东方、三星电子、戴尔、冠捷科技、中强光电等。导光材料业 务自 2017 年以来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 60%以上,发展前景广阔。

盐城新建产线投入使用,产能受限问题得到解决。公司导光材料业务一直受到产能的限制。随着盐城微纳光学导光板产业化项目的投产,公司 导光材料产能将逐步释放,新增的板材线可以提高导光产品整体的毛利 率。目前,公司正在开发高亮超薄导光板和 Mini-LED 匀光板,投入市 场后将进一步提高产品价值。公司导光材料在国内面板巨头的供应占比 还很小,扩产后市占率将逐步提升。

4.4.2. 中国 LCD 产能高速增长,疫情导致面板需求量增加

中国 LCD 产能高速增长,全球 LCD 产能向国内聚集。近年来,随着多 条G8.5/G8.6以及G10.5代线的先后量产,我国LCD产能保持高速增长, 增速维持在 20%左右,远超世界平均水平。2019 年,我国 LCD 总产能 达到 11348.1 万平方米,跃居全球第一。根据 DIGITIMES Research 预测, 到 2025 年,中国大陆大尺寸 LCD 产能全球占比将超过 70%。

韩系 LCD 厂商宣布退出市场,国内厂商成长空间广阔。我国 LCD 厂商 京东方已经成长为全球面板龙头企业,面对国内厂商独有的竞争优势, 三星、LGD 厂商纷纷宣布将退出 LCD 市场。但 2020 年全球疫情的爆发 使面板供需错配,为保证终端产品面板的正常供应,三星和 LGD 都宣 布延迟关闭 LCD 生产线。从长期来看,韩系厂商的退出将进一步增强 国内厂商的领先地位,成长空间广阔。 疫情激发居家办公需求,电子产品消费潮推动面板需求量增加。2020 年,全球疫情爆发使各地采取封锁措施,远程办公和远程学习需求的增 加催生出电脑消费潮,全球面板市场供不应求。

5. 盈利预测

为测算公司 2022-2024 年的业绩,我们做以下核心假设:

传统主业:

1、 我们预测微纳光学产品 2022-2024 年的收入为 16.4、20.65、24.15 亿 元,毛利率分别为 18.0%、21.5%、20.0%,2023 年的毛利率的修复 主要是由于未来用于高端产品的防伪标志的占比增加,会结构性提 升毛利率,具体各项业务的增长逻辑在于: 

a) 印材+防伪,高端 3D 防伪标志进入新的大客户,为公司的收入 与利润带来增长动力;

b) 导光板,公司高端的对称结构的导光板产品性能提升,因此有 望在市场占有率方面获得增长,此外公司应用于墨水屏的前置 导光板已在相关客户获得应用,新产品在新客户的放量有望带 来收入增量; c) 触控导电薄膜原受制于产能不足,收入增长速度较慢。公司新 增一条量产线,增加了接单能力,新增了会议大屏的多家客户, 伴随着新产能在新客户的销量增加,触控导电薄膜具备较大的 增长潜力。 

2、 反光材料的实施主体是子公司华日升,公司在 2021 年对华日升进行 了资产减值,并对原管理团队进行了整理,2022H1 的收入水平已经 恢复至 2020 年之前的水平,伴随着该子公司新管理层的入驻,未来 收入有望再上一个台阶。预计 2022-204 年的收入为 6、8、8 亿元, 毛利率维持在 14%。 

3、 假设各项业务的费用率相同,以毛利润占比为参考,我们假设公司 传统主业 2023-2024 年的净利润为 2.21、3.12 亿元。

光波导:

1、 光波导镜片应用的 HUD 业务有望于 2023 年产生营收与利润,但在 行业得到大规模应用之前,对 2023 年的业务收入利润预测存在较大 的不确定性,我们保守假设 2023 年收入为 0.2 亿元,2024 年收入为 2.5 亿元。 

2、 AR 产品的业绩收入主要依靠大客户相关产品的推广速度,我们保守 假设相关产品在 2024 年才能产生批量化的销售收入。AR 产品一旦 发售,销量应远超汽车产品的相关销量,因此我们假设 2024 年的收 入为 4 亿元。 

3、 毛利率假设:光波导产品目前仍处于较高端的产品,产业应用初期, 我们认为毛利率应处于较高的水平,随着批量化的生产推进,毛利 率应有所回落,因此我们假设 2023-2024 年的毛利率分别为 60%、 40%。

光伏设备与材料:

公司目前的光伏设备尚未产生收入与利润,若公司在 2022 年底之前与 合作伙伴取得实质性进展,则有望在 2023 年进行产品交付,我们审慎 假设 2022-2024 年的光伏设备收入为 0、2、4 亿元,毛利率维持当前其 他设备水平 54.1%的毛利率水平。

我们预测公司 2022-2024 年的收入为 23、31.35、43.35 亿元,同比分别 增长 32%、36%、38%,净利润为 0.75、2.63、4.22 亿元,EPS 分别为 0.29、1.01、1.63 元,同比增长 122%、250%、60%。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